最新通知
    最新通知
    潜心学术,勇攀高峰——我校2023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获得者风采展(五)
    时间:2024-01-29来源: 编辑:石小倩点击:




    潜心学术,勇攀高峰


    我校2023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获得者

    风采展(五)|阜外医院-李爽


    编者按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创新成果的集中呈现,反映了高水平人才对于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关切。评选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旨在加强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博士生教育的质量,激励博士生开展原创性的研究工作。希望以此为契机,鼓励各位同学刻苦钻研学术,勇攀科学高峰。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学位委员会组织的2023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以下简称“优博”)评选中,北京市共评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04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31篇,我校5篇论文获评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论文获评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李爽博士的学术世界。




    李爽博士(左4)与导师陆敏杰教授(左3)及同门合影


    个人简介

    李爽,女,中共党员,2016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同年被成品人网址w免费观看w推荐免试录取攻读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博士学位(心血管影像方向),师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陆敏杰教授,202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衰相关的心脏磁共振研究,研究生期间以第一及共同第一作者在影像学顶刊Radiology,心血管影像顶刊JACCCardiovascular imaging等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13篇,累计影响因子83.60。多次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发言,两次获得ASCI会议Best Young Presenter,两次入围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Travel awards” 奖项。

    在校期间,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成品人网址w免费观看w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成品人网址w免费观看w年度优秀研究生等荣誉。博士毕业后入职北京安贞医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北京市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项,校级课题2项,2023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骨干。

    论文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主要内容:

    目前临床上对于心衰患者心源性猝死的一级预防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标准为NYHA II-III级,LVEF35%,但已有多项研究证实该标准不能充分识别心源性猝死高危患者。该博士研究论文基于上述未解决的临床问题,首次利用多模态心脏磁共振进一步完善心衰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分层:

    1. 通过对大样本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977名)进行长期随访,首次利用传统及新兴心脏磁共振技术在体全面评估心衰患者心脏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LGET1 mapping/ECVStrain等多项磁共振序列,发现心衰患者猝死的新型危险因子。

    2. 利用多模态心脏磁共振,结合临床指标,建立与完善心衰患者的心源性猝死危险危险分层模型,为患者植入ICD提供理论依据,有望进一步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创新点:

    1. 创新性提出扩心患者磁共振危险分层新指标,尤其是针对临床容易忽略的LGE阴性患者。

    通过T1 mapping/ECV技术弥补了传统LGE的局限性,尤其是LGE阴性的患者。该研究是对扩心患者预后评估的进一步探索,其研究成果为今后心衰患者的临床管理、危险分层、国内外指南的修订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和支持。

    2. 国际上首次建立LVEF大于35%扩心患者植入ICD的危险分层模型。

    对不符合指南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了随访分析,发现对于LVEF大于35%患者仍有8.6%的患者会发生心源性猝死,并以心脏磁共振为基础在国际上首次建立LVEF大于35%心衰患者植入ICD的危险分层方式,为LVEF大于35%患者植入ICD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3. 基于多参数心脏磁共振建立心衰患者心源性猝死危险分层评分系统。

    针对扩心患者ICD治疗不恰当的现象,本研究创新性的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技术构建了一个基于多参数磁共振的心源性猝死危险分层评分系统,帮助临床有效的筛选高危的扩心患者。


    代表性成果

    1. Li S, Wang Y, Yang W, Zhou D, Zhuang B, Xu J, et al. Cardiac MRI Risk Stratification for Dilated Cardiomyopathy with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of 35% or Higher. Radiology. 2022:213059. (IF=29.15)

    2. Li S, Zhou D, Sirajuddin A, et al. T1 Mapping and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 in Dilated Cardiomyopathy: A Prognosis Study. JACC Cardiovasc Imaging. 2022 4;15(4):578-590. (IF=16.05)

    3. Li S, He J, Xu J, et al. Patients who do not fulfill criteria for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but have unexplained giant T-wave inversion: a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mid-term follow-up study. J Cardiovasc Magn Reson. 2021;23(1):67. (IF=6.90)


    经验分享

    1. 临床与科研缺一不可。

    临床和科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针对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临床需求,同时,科研成果又可以使我们对临床有着更深刻的了解,形成良性循环。

    2. 多交流,合作共赢。

    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提高科研效率,还能够促进知识的交叉融合,激发新的思路。科研道路上的每一步进展,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伙伴们的支持和协助。

    3. 重视组会,不断总结。

    定期举行的组会是一个宝贵的学习和成长机会。除了汇报进度,更是一个分享知识、学习新技能和总结经验的平台。在组会上,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建议。通过定期的总结,可以清晰地看到项目的进展,认识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4. 保持好的心态。

    科研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而一个健康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困难,保持持续的热情和动力。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接受失败作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保持积极的心态,从每次失败中汲取教训,然后带着新的见解继续前进。




    图片、文字:均由李爽博士提供。

    编辑:研究生培养处。



    为您推荐

    成品人网址w免费观看w研究生会 研会公众号

    成品人网址w免费观看w 微信公众号